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商文江:要让学生融入真实的产业场景
《人民政协报》(2023年06月21日 第 9 版)
“这次调研,从新乡到洛阳再到三门峡,五天的时间里,我们前往了几所职业院校,参观了几个与职业教育相关的企业。有很多让人感到欣喜的进步。”“现阶段很多本科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而从一些职业院校出来的学生,反而因为有专业能力,有机会进入到一些大企业,工作稳定又体面。”调研归来,商文江娓娓道来,与记者分享他调研路上看到的职业教育学生的成才案例,商文江说:“我们看到很多凭借职业教育成才的案例,也希望大家一起来努力,让更多公众看到、了解到职业教育的确可以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的生动故事。”
“但也可以看到当前的职业教育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交谈中,商文江委员向记者展示了一张他在此次调研中拍摄的照片——照片中,商文江特别聚焦了某职业学校校门前镌刻的一段中国职业教育之父黄炎培先生对职业教育的寄语:“职业教育,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施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联络;受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信仰。”商文江说:“职业教育人一定要高度关注产业界的发展,从深层次上理解产业理解社会。”
“要让学生融入真实的产业场景、社会场景。作为受教育者,在他作为学生的这个人生阶段中,顺利就业是最大的诉求。但是作为施教者,要有更高的站位。具体来说,就是整体性要强,要有前瞻性的布局。帮助学生预设未来,为他们的持续性发展做准备。同时,作为受教育者也要逐渐产生‘终极的信仰’,即职业的追求和发展不能只停留在一个阶段,应该做好职业理想与技能可以贯穿人生的准备。”商文江言辞恳切,“这就对广大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教者们要有‘感知’的能力,即了解社会发展中潜藏于未来的各种需求与机会。同时,尝试以市场视角审视教育,明确在具体境遇中,其所处的位置是‘供给方’还是‘需求方’。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培养人才才能更有立场、更有针对性。”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与职业教育的连接点在哪儿?”在这次调研组出发前的行前会上,商文江曾一直追问自己,他试图将职业教育这一原来自己并不熟知的领域与自己的过往经验连接,“我想这个连接点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都在培养‘专业人才’。”而商文江顿悟,无论是自己所在的中国政法大学还是职业学校,其实都是在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过去往往会把专业人才界定为是学一门技术、一门手艺,并能以此谋求职业的人群类属。但从当下来看,我认为这种对专业人才的内涵界定是比较落后的。其原因在于当今经济生产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如果只是进行生产或者销售中的某一环,那么这个产业链条是不完整的,我们要实现对专业人才的闭环、全链条培养。”今年“两会”期间,商文江曾就“产业链闭环能力评估”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方面问题提交提案。
他将自己关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迁移到职业教育上,“若想实现‘产教融合’得首先明白‘产’的内涵是什么,得明白今天的产业与过去相比在运行方式上、分类分化标准上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人面向产业需求培养人才,脑海里得有产业运行的真实场景。”“从专业人才赖以生存的‘产业’来看,用过去习惯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方式来划分产业已经不够了。我更倾向于用‘产品’这个词替代‘产业’,其实产品走向市场的过程就是产业建设发展的过程,这是教育者在培养专业人才时应特别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