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招在线>青海师范大学简介
2025年全日制专业硕士目录 大学简介 硕士学位研究生业务课考试参考书目 2025年招生专业简介 2025年专业方向汇总及联系方式 硕士研究生奖助工作管理办法 2025年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目录 2025年硕士学术型专业目录 202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博士学科学位授权点简介 2024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信息表 2024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024年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表 2024年博士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目 大学主页

青海师范大学简介

发布时间:2024-10-09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   编辑:研招在线   浏览次数统计:

青海师范大学坐落于西海锁钥、海藏咽喉的高原古城西宁,始建于1956年,初名青海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青海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青海师范大学。1997年后,青海教育学院、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海省水利学校、青海省银行学校陆续并入,共同组建形成了新的青海师范大学。学校具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的完备体系,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是一所具有教师教育、民族教育和高原地域特色的文理工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单位”、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民委“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试点院校。

 青海师范大学现有城西和城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380亩,设有民族师范学院、历史学院、文学院、新闻学院、教育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等19个学院。

学校已培养毕业生12万余人。在校学生21019人,其中,本科生13434人,硕士研究生3003人、博士研究生336人,留学生4人,函授生4242人。

现有教职工1219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7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48人,副高级职称355人,博士生导师129人,硕士生导师51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省级教学团队。24人入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5人入选青海省优秀专家,8人入选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380人和19个科研团队入选青海省“昆仑英才”行动计划,4个教学科研团队6次入选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学校双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讲座教授76人,客座教授94人,合作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69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29人。

现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中国史、地理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2个国内一流学科,4个省内一流学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有61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4个省级一流专业;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现有教育部“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教育部“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藏区历史与多民族繁荣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民委“藏汉双语人才培训基地”,五省区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训中心,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青海分中心,高原能源产业与生态研究中心,被授牌为“国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青海基地”。建有“省部共建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藏文信息处理”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青藏高原药用动植物资源”“青海省物联网”“青海省藏文信息处理与机器翻译”等6个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建有“青海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监测野外研究站”“青海祁连山南坡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部委野外台站,“高原资源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创新”“青藏高原语言与文化大数据学科”2个教育部、科技部引智基地。建有“青海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青海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培训中心”“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等6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中心,“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4个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先后承担800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2项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973”项目。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藏文计算机键盘和输入编码方法研究》成果,作为合作完成单位的《三江源区草地生态恢复及可持续管理技术创新和应用》《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重大自然灾害应对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等3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玛钦藏文平台、字库以及藏汉英电子词典》和《藏汉(汉藏)机器翻译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成果,作为合作完成单位的《青海湖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湿地恢复技术研究及应用》等成果,分别获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商法学>在法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专业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创新》《以创新驱动构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学校大力推进宽领域、多渠道的国内与国际合作,与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建立“团队式”对口支援合作关系,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美国普渡大学、韩国国立顺天大学、马来西亚伊德里斯教育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积极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交流、科研合作共享等活动,助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综合实力实现了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