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4研究生招生简介
长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和物理学科为主,机械、化学、能源、环境等多学科相互交叉与支撑、协调发展的理工科学院,是吉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发、高新技术产品研制、高水平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学院始建于1952年,前身为材料工程系,1961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198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2013年开始培养博士生。
学院分布在南湖和北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学院拥有四个系部、一个中心,即金属材料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材料物理系、基础物理教学部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学院设有齐全的专业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场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有省部级教学和科研平台9个;拥有一大批先进仪器和设备,总价值6000余万元。
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发展计划、企业委托课题200余项;研究成果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出版专著9部,发表SCI检索论文300余篇。
学位点:
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术型工学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载材料工程
学术型理学硕士点:物理学
专业型硕士点:材料工程
培养特色:
学院立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面向先进材料技术领域,贯彻“强化基础,注重应用,突出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以优秀高级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强调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培养。
人才队伍:
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
吉林省高级专家1人
吉林省学科领军教授1人
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
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4人
吉林省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
吉林省委组织部引进人才1人
吉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人
科研及教学平台
学院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关注,发表的学术论文被他引2000余次。长期以来一直利用地域和专业优势与一汽、长客、吉化、吉林化纤、吉林油田和通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技术升级和高端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国家及部省级项目71项,企业委托课题18项,总经费近1.3亿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8件,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
(1)先进结构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吉林省轨道交通先进材料加工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3)吉林省新型结构材料及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
(4)吉林省高性能强韧化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
(5)吉林省材料成型与微纳粉体工程研究中心
(6)轨道客车车体先进制造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
(7)吉林省材料工程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8)吉林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9)长春市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10)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11)国家一流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12)国家一流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
研究方向
(1) 金属材料强韧化方向:依托一汽集团和长春轨道客车股份公司等支柱企业全面开展关键零部件材料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汽车轻量化新结构与新技术;高比强度铝镁合金材料;超高强度钢板;微合金强韧化研究;特殊零件的功能结构一体化研究。
汽车轻量化材料开发
(2)构件成型与表面处理关键技术方向:涵盖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技术;焊接质量在线跟踪与控制;轻合金表面处理技术;激光仿生工程以及粉末冶金、快速原型制造、3D打印材料与装备等,强调绿色制造与智能信息技术的融合。
高铁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技术
(3)先进功能材料方向:主要包括能源相关功能材料-软磁材料、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材料;光电化学与能源材料,离子电池与超级电容,燃料电池及氢能材料;主客体纳米复合材料,光催化与污水处理,吸声材料,屏蔽与吸波材料等。
软磁铁氧体绝缘Fe基非晶复合磁芯的SPS制备与应用
(4)纳米光电子学功能材料物性与应用方向:包括低维掺杂材料的发光物理与磁性,纳米光子学材料及应用等。
低维发光材料的合成、光物理及应用
竞赛与就业情况
近年来,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等有影响力赛事,获国家一等奖 3 项,国家二等奖 3 项,国家三等奖 1 项,吉林省特等奖 1 项,吉林省金奖 1 项。各类合计获奖 45 项。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适应性好、安心基层、踏实肯干、留得住、用得上、信得过等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研究生就业率始终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