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95后上海交大研究生的烦恼
研招在线为您提供全国各大高校研究生报考、MBA招生、复试、调剂、招聘等信息!
点击查看招生简章▇点击查看MBA招生▇ 点击查看考研备考▇点击查看考研复试▇点击查看考研调剂 ▇ 点击查看院校信息库
国庆七天乐,转瞬即逝。
任你再不情愿,社会时钟也会将你带回自己应有的位置。
此时,你可能也会仰天长叹:“生活很美,但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枯燥的工作上。”
巧了,这也是一名上海交大医学研究生的烦恼。
这位别人眼中的“学霸”,科研路节节升高,申博也达成夙愿。
但光之暗面是,26岁了还能孩子气地生活在未来里吗?
他诉说了对科研的一腔赤诚,也表达了对生活与热爱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失落,当然也有在象牙塔里造梦和洞察社会世情难以平衡的一丝无奈。
这是无数“除了学习,其他你别烦神”的家庭教育下,长大后的孩子们共同的困惑,也是走出象牙塔外大多数人萦绕心头的谜题。
这道题,无统一标准解法,唯有自己去尽可能尝试、接近想要的答案。
以下口述,根据访谈实录整理。
1
一个拥抱打败四所名校
我叫徐然,来自安徽芜湖——一个出了很多网红和电竞选手的城市。现在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三的学生。平时爱好做科研、打游戏、踢踢足球。
我每天的生活两点一线,从实验室到住所,周而复始。很多时候,沉浸在科学世界里无法自拔,常常会忽略一些生活中的美。
我是学科研型硕士,经常会通宵做实验。一出实验室,抬头看到朝阳,忽然才想起来,来上海这么久了,我还没看过几次早上的太阳。生活其实很美,但我没有花太多时间去体会。我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枯燥的工作上。
在外人看来,实验很枯燥,但我乐在其中,甚至有时在马路上骑车,脑子里想的还是接下来的实验要怎么做,忽略了马路边的樱花开了……
我和女朋友都是彼此的初恋,一直谈到现在,大概四、五年时间了,近期也快结婚了。我俩挺互补的。我在福州读的本科,大学时挺讨厌读书的,年级六、七百人,我经常考后五十名。碰到我女朋友后,稍微努力了一些。考研时,我有一个很强的信念要考到上海,但缺乏天天坚持读书的毅力和恒心。女生总会想,考研到底值不值?有没有必要考上海?
最后,我们互相鼓励,我坚定她来沪求学的信念,她坚持督促我每天读书,都成功了。没有她,我可能也考不到上海。如果能早点跟她谈恋爱,可能我大学成绩也会好很多。
去年10月份开始申博,我把简历投给全世界的名校,收到了新国大、京都大学、康奈尔、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等一些面试邀请,但最终选择了世界大学排名较低的魁北克心肺研究所(音译)。它是心血管领域还算有名的一个研究所。
为什么选择了它呢?第一,导师非常欢迎我加入他们的团队,这一点是我最看重的。研究生时期,我观察到一些同学和他们导师的团队,发现导师对于学生的重视程度和认可度非常重要。导师面试完后,在视频里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拥抱,说:“Welcome!”这个拥抱,让我很感动。
其次,因为疫情,很多国家对留学生的签证政策有了变化,综合多项因素,我选择了加拿大。我觉得北美比欧洲的科研水平,还是要高一些的。
以后会不会留在国外?这也说不好。还得看导师对你的态度,以及自己能做出什么样的成绩。
我读研究生的三年,也是国家越来越重视基础学科的三年。国内的硬件条件越来越好,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中国的硬件条件更好了,但是国内政策,包括软件、人才的重视程度、对科研的理解,还是有很多进步空间的。
每一个做科研的人,应该都会想着回国,就像钱学森说的“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如果五年后,在国内可以拥有一个小小的实验室,能安安心心地做自己的研究,我一定还是想回国的。通过我的一些思路,能为今后国内的医学生做更好的铺垫,为中国生物医学的研究尽一份自己的力。
2
友谊、家庭与孩子气
我的父亲是一名军官,母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医生。我是独生子女,从小家庭环境就是——除了学习,别的事情你不要烦神。
从小在部队大院里长大,我整个童年时光都泡在军营。近距离地接触过军人的生活,包括当时国内的一些战机:歼-8、歼-10、苏-27、苏-30,我几乎都看过、触摸过。
部队的生活比较单纯,大家早出晚归,吃饭、睡觉都有定时。有时候,还挺想念那种规律生活的,大家贫富差距也不大,都拿部队的统一工资,挺美好的。
父亲脾气好,但不太管家里的一些事,人很老实、比较好说话。母亲对我既像长辈,有时又像朋友。她从小抓我学习,抓得很紧。记得小学时,母亲经常坐在我旁边,看着我写作业。不过我没那么争气,从小到大上的是最好的小学、初中、高中,但一直都不是最拔尖的那批人。大学后,我明显能感觉到母亲的管制松了很多。要是我有孩子了,我可能做不到每天坐旁边看他写作业、帮他检查。我母亲挺伟大的。
我后来学医,很大一部分是受她的影响。看到母亲救死扶伤,也看到她受人敬重。所以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八个我全都填了临床医学,没想过别的专业
家庭环境影响,我很专注当下要做的事。不知道这是不是独生子女的通病。
我和好朋友可以处很好,但挺抗拒交朋友,因为不擅社交。现在也是,不喜欢跟不熟的人加微信,觉得我们生活没有太大的关联。如果加了微信,把一起需要处理的事情完成,就不愿再产生更多的交集了。追女生也是,很不擅长聊天。现在市面上的社交软件,我只用一些比较简单的,偶尔看看微信,从来不看微博,也不用别的。
我今年26岁了,总感觉自己还是18岁的心,还是很孩子气。
大部分同学,二十一、二岁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在社会上历经人事。但作为我们学医的,大学五年加研究生三年,后来读博,一直待在象牙塔里,从头到尾没有接触过社会,也没被(社会)毒打过。
童心或许是个好事,它能让我有更多的一些心气或精力去发现。Discovery,发现是一个孩子的天性。从小,大家都会说“长大后,我想当一名科学家。”我现在真的可以去做一些科学家做的事情,去发现,去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
但孩子气又让我感觉跟医院的一些老师格格不入,他们在社会摸爬滚打过,更加圆滑,处事情商更高。对我来说,自身棱角还很尖锐,对某些事情总有一些很刻薄的看法,有时会很极端。自认为不对的事情,或者对于自己不关心的事情,我完全接受不了,也不想花精力去理解它。
这股孩子气,或许还会陪伴我很多年,短时间内我还没办法(完全)接触社会。但真的想尽早褪去一些幼稚的成分,然后保持童心。童心跟孩子气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它代表了人内心中最单纯、最天真、最正确的一些东西,但是孩子气就显得幼稚,很难让人接受,更像是对熊孩子的一个称呼。
我希望自己能把“孩子气”好的一面留下来,读博期间能更多的去接触社会,去历练自己,更深刻的理解社会的一些生存法则。
导师也经常批评我,情商低、不会说话。确实,我这方面的问题还挺严重的。之前,有一个医院里的博士生同学,因为公务找到我、但我正在处理自己的事情,很不想理他。而他一直催促我把这个事情办完,于是我们俩就产生了口角。最后,这个事闹得人尽皆知。
事发两、三天后,我还是不承认自己有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觉得可能人家言语有一些冲撞,但自己处理问题也太像一个孩子。遇到问题,感觉还是要更加圆滑一点。换位思考一些。
3
人不应该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
很多人觉得高考好像影响深远,但对我来说,高考只是决定了你今后的4~5年内会在哪里读书,不会改变太多的东西。
一个人能到什么高度,最后他都可以达到,只是途径不一样——很多我在上海的高中同学,即使高考时没有到达自己的理想高度,但通过考研、职场努力或其他,感觉大家还是会回到应有的位置。你的能力,决定了你应该在的位置。
我们高中的校长比较有意思,他一直倡导素质教育,所以我高中没有补过一次课,也很少超过12点写作业。
同样,我也不认为考研就是考分数。它考的是综合能力。有的人可能知识储备比我更足,但他们没有考上,或许是因为考研过程中碰到了一些问题,受到了一些干扰,亦或是后面选导师,如何沟通、被录取后,继续的求学规划等,这些都与综合能力有关。
我几乎在校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度过。我很喜欢实验室环境,但感觉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管硕士,还是一些别的科研人员,大家对科研的热情并不高,目的并不纯粹。
大部分人都只是为了发文章、升职称、毕业,各种缘由,但没有人是真正的想“我做科研是为了发现一些新的东西,这些东西有可能以后对人类健康会有一些帮助”,没有人因为这个原因来做科研了。
如果一个人,本身内心很抗拒做这个东西,没必要为了做而做。我想真正地发现一些东西,对人类的健康能有一些帮助的,或者话说小一点,至少是对于今后的大家,做这一领域的科研会有一些帮助。我做科研,想法是很单纯的,从来没有想过,一定要发了一篇文章拿去做什么,我从来不会这么想。
现在快毕业了,我在导师的帮助下,也发了一篇还不错的文章。这篇文章从头到尾、一点一滴都是我自己做的。每一个实验做完后,我把图片整理出来,写文章的每一个英文单词都是挨个推敲的。能做出这么一篇文章,我挺骄傲的。
研究生毕业后,我会去加拿大继续读博士,还是从事一些心血管领域的科研。很高兴有这个结果,我对自己还比较满意。
大家现在做科研,感觉更急功近利了,总是在赶时间、赶进度,所以才会出现很多造假的问题。既然做科研就好好地做,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地来做。现在的研究生,考上研之后,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哪怕去做科研了,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为什么要做。
“做科研真的是要一个人有兴趣,能沉得住”。这是实验室主任之前跟我说的。科研一定要静下心来做,但很多人做不到。女朋友也经常跟我说,你看,今天这个明星跟那个明星结婚了,明天他们又出了什么新闻了。
我一点都不关注这些东西,因为跟我的生活没有关系。我更关注于每天要做什么。拿到一个课题,我的脑子里从头到尾想得很清楚,比如课题为期两年,每个月要干什么,从刚开始提出这个问题、制定计划到解决这个问题。你让我想五分钟,我就大概知道要做些什么了。我想,对于科研我应该也有些天赋吧!
我一直觉得每个人的脑容量是有限的,不想花过多的精力耗费在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上,比如关注一些别人的分分合合,或其他人工作的问题,这都跟我没有太大的关系。更希望没事干的时候,多动动脑,想一想自己要干什么,我的课题下一步怎么发展,而不是去评论一些时事。
科学研究可能就像一片大海吧,生物医学像一条河,物理学研究、化学研究等等这么千千万万条河汇在一起,汇成大海,然后一起推动了人类整个文明的进展。我可能只是生物医学这条河里面的一滴水,或者是更小的一个水分子,但我还挺骄傲的,能为医学的进展尽一点点力。
除此之外,我希望自己的一些人类精神属性也可以得到加强,比如说沟通和遇到问题处理的能力。
有点自傲地说,我得到的科研成果,在同一届学生里,算是出类拔萃的。这也证明了付出是有回报的。
但现在回头想,花大量时间在一些工作上,忽略了很多亲人的关怀、友谊的维系,包括爱人的互动,比如和女朋友住一起,她可能会观察房间的卷纸快用没了、衣服该洗了、要喂猫粮了等,但我总会忘记,她都记得,挺对不起她的。
做完这期访谈后,如果有机会,我想花更多时间给自己的生活和爱人,而不是全部投入到工作。
人不应该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天天花时间在工作上,貌似对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除了工作以外,人得有自己的生活,应该花一些精力和时间,给自己、爱人和爱自己的人。这样一来,社会和谐了,自己和谐了,也是对社会的一点功劳吧。
人还是要活得精彩,不管是20岁、30岁还是40岁,当下的事情除了工作,一定要有生活。这样的话,才会有一些美好的回忆。而不是在60岁的时候,像今天一样躺在椅子上,回想起自己20岁到30岁是如何度过的,大脑一片空白。
这不是应有的人生,这只是一个电脑里的硬盘,不是一个人脑的记忆。它的记忆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做过什么、看到了她的笑、我们在一起赏过花、看过电影……而不是单单纯纯的像电脑硬盘里那些代码和数字——我2021~2022年做了哪些项目,2022~2023年做过什么实验,这个没有意义。
来源:https://new.qq.com/omn/20211008/20211008A04E5N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