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河北工程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当前位置: 研招在线 > 备考 > 考研政治 >

2018考研政治:马哲、毛概知识点完整背诵版(4)

 

2018考研政治:马哲、毛概知识点完整背诵版(4)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和任务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以苏为鉴,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2、1956年4月的《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总结:

  经济方面

  ①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以农业、重工业、轻工业为序;

  ②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国防建设;

  ③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沿海支援内地;

  ④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⑤集体、国家、个人的关系:三者兼顾;

  政治方面

  ⑥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

  ⑦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⑧革命和******的关系;

  ⑨是和非的关系;

  ⑩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反对一概排外,反对全盘西化。

  处理这些关系的基本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需要和不能满足之之间的矛盾。

  党的中心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

  基本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的性质:这些矛盾都是非对抗性的。

  基本矛盾的特点:既相适应有不相适应。可通过内部调整来改善不相适应。

  2、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反映到人与人之间

  1》敌我矛盾,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解决;

  2》人民内部矛盾,用说服教育的方式解决。

  这两个不同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见材料论述题)。

  4、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

  三、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1、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和两步走战略的确定:

  ①现代化目标的确立: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论联合政府》中;1964年12月,三届人大上,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四化”的目标,其关键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②两步走战略的提出:1964年12月,三届人大上,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第一步:用15年的时间建设完整、独立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四化”、使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2、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关系

  ①处理好“五种”关系;

  ②处理好建设规模与国力相适应的关系

  ③认识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中共八大,周恩来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进入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需要一百年)

  3、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正确解决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①发展工业必须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一定意义上,在中国发展农业就是发展工业;

  ②必须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③国民经济安排必须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

  4、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探索

  A)经济体制:全民所有的单一的公有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①毛泽东,新经济体制——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②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经营上,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的生产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是国家生产的补充;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③在纠正1958年出现的“共产风”过程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要重视价值规律的思想。

  ④邓子恢提出了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

  ⑤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管理体制:“一长制”不行。

  毛泽东——“两参一改三结合”。“两参”: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一改”:改正不合理的管理制度;“三结合”:工人、干部、技术人员的三结合。1961年中央颁布的“工业七十条”正式确认了这种企业管理制度,并确定把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作为实行这种制度的有效形式。

  5、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①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定:一届人大;

  (Ⅱ)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利机构;

  (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实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事物的领导;

  2)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3)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参与讨论国家重大决策和重大方针政策。

  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造就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创建“六又”局面:通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要造就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够兴旺发达。

  ③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中共将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是七届二中全会)

  (Ⅰ)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防止“四种情绪”。

  (Ⅱ)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必须反对官僚主义。

  ④统一战线

  ⑤不断加强和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友党、没有组织关系、法律上平等;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⑥实现各民族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实行民族自觉和联邦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民族内部事务;

  2)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

  4)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6、文化建设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地位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领导是中国历史的总结,是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必然的选择;

  2)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意识形态,是立国、建国之本;

  3)坚持马克思主义有要实行“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马克思主义要在与多中错误思想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② 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

  1)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起先锋桥梁作用,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教育方针: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