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河北工程大学
当前位置: 研招在线 > 备考 > 考研政治 >

2018考研政治:马哲、毛概知识点完整背诵版(2)

 

2018考研政治:马哲、毛概知识点完整背诵版(2)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一、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

  (认识中国的国情是认识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

  1、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开始——《南京条约》的签定

  加速——《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签定

  加深——《马关条约》的签定

  正式形成——《辛丑条约》的签定

  B)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① 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成为了中国的“太上皇”,是中国近代社会一切灾难的总根源。

  ② 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

  ③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仍是中国社会主要的经济基础。

  ④ 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

  ⑤ 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并且支持封建势力,连年的战乱不断,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极端不平衡。

  ⑥ 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

  C)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

  D)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①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 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民族出路的斗争

  以太平天国革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为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历史意义有:

  ① ****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君主****制度

  ②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③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 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① 国内外的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②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

  ③ 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④ 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⑤ 领导其进行的中国同盟会没有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3、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

  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 “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中国仍然需要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 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

  ③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

  ④ 世界已经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⑤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提出

  最早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完整提出是在1948年毛泽东《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原因)

  ①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证明,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因而领导中国革命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身上。

  ②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世界无产阶级一般的优点以外还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1)中国无产阶级深受三座大山压迫,具有革命的彻底性;2)中国无产阶级比较集中,容易组织形成革命力量;3)中国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有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联盟。

  ③ 中国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纲领。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人民大众(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工人的同盟军;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但无法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民族资产阶级由地主、商人、小官僚、手工作坊主转化而来。)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其具有垄断性、封建性、买办性)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产阶级中国的资产阶级阵营分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前者不是革命的对象,后者是革命的对象)

  (小资产阶级是劳动者,不属于资产阶级范畴)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分两步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

  7、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1) 帝国主义不允许;

  2) 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不允许;

  3)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自身的软弱性不能实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4)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集团不允许(1947年10月,民盟解散就是例子);

  5) 中国人民不允许;

  6)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所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

  8、反对两种倾向:一次革命论(毕其功于一役)和二次革命论(放弃领导权)。这两种倾向都是混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注意材料题)

  命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详见《宝》P298)

  ① 它有了新的领导阶级,由无产阶级领导。

  ② 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不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③ 它有了新的革命指导思想和革命的方法——马克思主义。

  ④ 它有了新的社会前途——社会主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新民主主义的国体);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不同时期的政权建设: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专政,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但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

  1935年瓦窑堡会议,党决定把“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提出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抗日战争时期——三三制政权——抗日根据地政权中,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各占三分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

  (3)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主要公式、主要纲领。

  人民民主专政最早在1948年由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中提出;在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做了全面论述。

  人民民主专政的作用:对外抵御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侵略、颠覆与破坏,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对内保障人民权利,发展社会生产力。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B)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② 到1931年,形成了一条正确的土地政策——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③ 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

  ④ 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同私人资本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方针

  实行公私兼营、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详见《宝》P300)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1、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A)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①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主要指工人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的中间阶级。中国无产阶级不能单靠一个阶级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

  ② 敌人的异常强大,导致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中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农村薄弱,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

  B)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①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世界矛盾的焦点,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国家,它们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被利用的。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以及帝国主义的矛盾也带来了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② 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可以结成同盟,中等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可以到向革命,可以争取。

  ③ 在一定的条件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参加统一战线。

  C)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内容和特点

  1924—1927 国民革命时期

  第一次国共合作,特点是党内合作,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工农);合作的组织形式是******被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1927—193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工农民主联合战线,由于错误的估计,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

  1937—1945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不包括卖国贼汪精卫。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的统一战线四特点:

  ① 统一战线极其广泛和复杂(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亲英美派大资产阶级);

  ② 国共双方都有政权和军队并带有阶级对抗性;

  ③ 国共双方既没有共同的组织又没有共同的纲领,遇事协商;

  ④ 统一战线存在于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当中

  1945—1949 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反对美蒋反动派,特点是广大和巩固。

  1949—今天 工、农、城市小资产阶级、爱国者、爱国华侨、社会主义劳动者,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① 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政治上有两个条件:(ⅰ)领导同盟者跟共同的敌人作斗争;

  (ⅱ)给同盟者物质、福利,不要损害他们的利益,同时要给以政治教育。

  ②两个联盟:以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农联盟为基础,是主要的;劳动者同非劳动者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者的联盟,是必要的,是次要的。

  ③ 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实行有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④ 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

  ⑤建立抗日民族同统一战线的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地主实力派、开明绅士)、孤立顽固势力(亲英美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蒋介石集团,同顽固派的斗争原则:有理、有利、有节)。

  E)争取中间势力的三个条件① 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② 团结他们,尊重他们的利益;③ 对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2、武装斗争

  A)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① 中国革命的的特点就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

  ② 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战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

  (ⅰ)对外,中国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对内,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没有议会可供利用,没有组织合法斗争的权利,所以只有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进行革命。

  (ⅱ)反动势力异常残酷,对人民实行恐怖统治。

  (ⅲ)在敌我力量上,敌强我弱;中国政治经济不平衡,要打破这个不平衡就必须坚持长期曲折的斗争。

  (ⅳ)并不排斥其它斗争形式,武装斗争如果没有其他斗争的配合也难以取胜,其它斗争必须以武装斗争为后盾,要服从和服务于武装斗争。

  ③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

  (ⅰ)农民是中国最大的革命派,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

  (ⅱ)农民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

  (ⅲ)中国革命进行的长期武装斗争主要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农村战争,战争在农村进行,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实现靠农民。

  B)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

  ① 提出1928—1930 毛泽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② 农村包围城市的必要性

  (ⅰ)对外,中国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对内,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没有议会可供利用,没有组织合法斗争的权利,所以只有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进行革命,并且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众多,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革命最广大的同盟军,所以共产党必须进入农村发动、组织农民,去解决他们迫切需要的土地问题,在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把农村的革命根据地作为战略阵地。

  (ⅲ)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多次实践认识到先夺取城市的可能性不存在,而广大的农村是敌人相对比较薄弱的地区,中国共产党人可以到农村去积蓄、保存、发展自己的力量,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先进巩固的阵地并以此为出发点来夺取城市乃至全国政权的道路。

  ③ 农村包围城市的可能性

  (ⅰ)中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ⅱ)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ⅲ)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ⅳ)有良好的群众基础;(ⅴ)有相当正式的红军;(ⅵ)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正确。

  ④ 农村包围城市的历史意义

  (ⅰ)实现了我党由城市向农村的重点转移,这样不仅有效地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大大地发展了革命力量;

  (ⅱ)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ⅲ)冲破了党内教条主义的束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的暴力革命学说,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⑤ 农村包围城市的现实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的产生、发展、实现自始至终都贯穿了一条基本的红线——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想结合,因而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因此,我们现在建设社会主义也需如此,不能照搬他国经验,也必须从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人民军队的建设

  ① 基本原则: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三湾改编、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即古田会议)

  人民军队的性质: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自己的政治任务的工具。

  人民军队的任务:打仗、做群众工作、开展生产建设(筹款等)、开展政治工作。

  人民军队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民军队生存的基础和力量的源泉)。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瓦解敌军和优待俘虏。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农村根据地。

  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在战略上轻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战术上积极防御,开展游击站、运动战,作战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党的建设

  ① 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是掌握这两个基本武器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② 在中国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ⅰ)党的建设是三大法宝中的一个法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小资产阶级众多,共产党的建设处在小资产阶级包围当中,农民、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把他们思想带到党内来,这就造成了党的建设的艰巨性。

  (ⅱ)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主要注重于工、农运动后来又从事国民革命战争,于是在理论上准备不足,对中国革命的规律和特点还认识不清。

  (ⅲ)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较长的国家,封建思想的余毒对我党的影响比较严重。

  (ⅳ)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理论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而最主要的是思想建设。

  ★ ③ 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可与“三个代表”联系)

  (ⅰ)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强调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办好一切事情的保障,必须时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党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

  (ⅱ)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核心,主要是用无产阶级的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党员从思想上入党,方法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学习党章,树立信念。

  (ⅲ)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ⅳ)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党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党必须在制定并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斗争中锻炼自己的队伍。强调党的作风建设,并把它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只有坚持这三大优良作风,克服各种歪风邪气,才能把党建设好。

  (ⅴ)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延安整风运

  动的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而以反对主观主义为中心任务;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形式:学习—对照—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出改正措施)